《角落》以城市边缘的灰色地带为意象,通过斑驳的墙砖、潮湿的霉斑等具象符号,构建出一个被主流视线忽略的平行宇宙。那些蜷缩在建筑夹缝里的生命痕迹,既是流浪猫踮脚掠过的剪影,也是外卖员蹲着吞食的晚餐,更是失眠者与烟蒂共度的午夜。这些碎片化的场景在歌词中形成蒙太奇般的叠影,揭示现代化进程中难以消弭的生存褶皱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光”具有双重隐喻,既指物理空间中被高楼切割的零星光斑,也暗示被时代洪流冲散的微小希望。当排水管持续滴答着时间的残渣,当二手空调外机在夏夜发出哮喘般的轰鸣,这些被刻意弱化的环境音恰恰构成了城市最真实的叙事声部。创作者将观察视角调整为仰角45度的微妙位置,既避免居高临下的道德审视,又拒绝陷入廉价的感伤主义泥沼,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冷静而克制的存在主义描摹——那些被定义为“角落”的空间,实则是无数生命展开的辽阔战场,每道裂缝里都藏着未被讲述的史诗。